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舉行2025全國兩會精神學習分享會
現場合影
3月27日,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舉行2025全國兩會精神學習分享會,全國政協常委、會長姚志勝主持會議,執行會長陳亨利等作分享發言。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該會會務骨干等40余人參加分享會。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
姚志勝表示總會要深入貫徹落實兩會精神,發揮香港獨特優勢,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同時堅定不移反“獨”促統,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首席顧問吳良好
吳良好分享參加全國兩會的幾點感受:一,高舉旗幟,凝聚共識。二,會議緊湊,議程豐富。三,形式多樣,共商國是。四,求真務實,人民至上。五,真抓實干,未來光明。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港澳部分首次提及“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是今年兩會關于香港的一個新的重要要求。當前,香港迎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歷史機遇,經濟轉型進入攻堅的關鍵期。港區代表委員們要更大力度發揮好“內聯外通”的重要橋梁窗口作用,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貢獻智慧力量。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首席顧問施榮懷
施榮懷表示,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制定謀篇布局關鍵之年。香港參與國家“十五五”規劃的出發點應是發揮香港獨特優勢,落腳點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總目標是發展香港,貢獻國家。他同時向與會者分享自己在委員通道接受采訪的結束語“食四方飯,做國家事。”香港與國家共命運不是一句空話,香港的未來,在于與國家同頻共振。香港要繼續發揚“獅子山精神”,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執行會長陳亨利指出,丁薛祥副總理的講話將香港比喻為“鉆石”,強調香港的獨特價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十大任務,如“大力提振消費”和“促進民營經濟”等為企業注入信心。他還提到,中央政府的調控政策將穩住股市和樓市,有助于提升整體經濟環境的活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榮譽會長黃英豪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項工作任務,包括大力提振消費、推動產業升級、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以及加強民生保障。他提出七項建議,涵蓋擴大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支持、改善跨境交通及加強港澳與內地的協作等。他強調香港應利用自身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的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講好香港和中國故事,以促進國家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施清流表示,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肩負著重大使命。他提出,除通過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等豐富的文化紐帶,組織臺灣同胞參與文化交流,增進香港與內地以及臺灣地區民眾之間的文化認同感和情感聯系外,還可以通過舉辦同鄉會、宗親聯誼會等活動,促進民間層面的交流與合作,傳播正面聲音,團結和帶動更多香港同胞支持祖國統一大業,共同推動香港在促進兩岸關系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蔡黃玲玲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香港各界要思考如何把個人發展融入祖國和平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當中。她同時從“堅定信心、踐行決心、凝聚同心”三個維度分享全國兩會的感受:一,從國家發展大勢中堅定和平統一信心。二,在維護憲制秩序中彰顯國家安全決心。三,憑“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凝聚和平統一同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佘德聰表示,港區政協委員在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中肩負著獨特使命。一方面,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加強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通過增進香港與內地的緊密聯系,讓臺灣同胞看到統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以香港的發展實例為臺灣同胞展示統一后的光明前景,吸引臺灣同胞參與到兩岸交流合作中來;另一方面,要利用在香港的平臺和資源,積極宣傳兩會精神,宣傳國家對臺方針政策,團結更多香港同胞和愛國力量,共同為促進祖國統一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務顧問王育民,就如何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香港智慧分享了幾點體會:一,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筑牢發展根基;二,深化科技創新協同,培育新質生產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香港可發揮基礎科研優勢與大灣區制造能力協同效應。特區政府已成立人工智能研發院并預留10億港元專項基金,正是這一戰略的生動實踐。三,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務顧問吳宏偉,強調了教育強國的重要性,提出香港應積極打造國際教育中心,促進全過程的國際化培養體系。此外,他呼吁成立香港與中西部大學聯盟,推動雙學位和交換生計劃,以加強學術交流??萍紕撔路矫?,建議建設香港中國綜合性科技館,展示中國科技成就,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愛國精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務顧問吳華江指出,政府工作報告為香港指明了發展方向,香港要強調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并提出具體政策以促進穩定和高質量發展。吳華江提到,香港應利用自身金融及服務業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并在國際教育和科技創新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作出貢獻,展現香港的擔當與智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務顧問李鎮強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穩中求進的發展策略,旨在提升經濟和科技實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報告指出,香港應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并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發揮創新能力和輻射作用。香港應把握機遇,勇于挑戰,為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展現香港的擔當與智慧。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務顧問林至穎表示,要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專注于經濟發展和建設,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這是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此外,必須認識到香港的發展信心和底氣,并勇于面對挑戰。香港走改革創新之路,重點在于教育、科技、人才的協同,強化企業的創新地位,推動粵港合作,迎接新階段的發展挑戰,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務顧問高佩璇,圍繞香港建設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打造國際教育中心作分享。她表示,香港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打造國際教育中心不僅是香港的使命,更是對“國家所需”的貢獻。香港各界要攜手合作,將香港建設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務顧問張斌表示,香港各界要將全國兩會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各自崗位上積極作為,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無限機遇,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為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務顧問周春玲表示,政府工作報告聚焦于新興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并提出支持獨角獸和瞪羚企業的措施,以促進民營企業的創新和成長。報告重申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能力,強調加強區域合作,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經濟增長。這些舉措將為香港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展現香港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凌友詩指出,現在祖國大陸要做的就是借助不斷推進國家主權,即行政管轄權、立法管轄權和司法管轄權來實現統一。當前越來越多地與臺灣的經濟文化交流逐步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已經化被動為主動,“當行政立法和司法管轄權逐步推進的時候,我們已經在統一中了?!?/p>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吳輝體指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要發揮精英薈萃、渠道廣闊的優勢,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新的力量,在行動上出項目、引人才,在宣傳上講故事、講成績,有力完成社會工作任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林積燦表示,香港是國家貫徹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前沿陣地,在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兩大戰略中扮演關鍵角色。香港各界要發揮國家全面深化改革試驗示范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窗口平臺的作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抓住時代機遇,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連鎮恩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現了國家在復雜國際環境下的積極應對和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報告中對于港澳的關注再次凸顯中央政府對港澳同胞的重視。香港作為“超級聯絡人”,應利用自身優勢深化國際交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將為香港未來發展增添動力。
出席分享會的還有中聯辦臺務部處長李園勇,總會常務副會長王文亮、凃雅雅、閻偉寧、劉富誠、陳志宏、陳聰聰,會務顧問李胥,副會長胡鵬、高克明、陳春進、王宏濤,副秘書長任暉、周剛、許小哲、賀艷臣、劉海明,常務理事單志明、倫永源等。